你可知道,鳥巢是鳥類的“家”嗎?
親鳥認識自己的蛋和雛嗎?
蛋殼上絢麗多采的圖案是怎樣繪上去的?
鳥與鼠能同穴嗎?
世界上有不筑巢不孵卵的鳥嗎?
鳥類生命的搖籃
自然界有8900多種鳥類,每年的繁殖期間,它們最少產(chǎn)一只蛋,多的產(chǎn)幾十只蛋。孵蛋所需的時間因種類而異,從十幾天到幾個月不等。怎么能使這些鳥蛋不致滾散而接受親鳥腹部所釋放的溫度呢?又怎么保證鳥類在漫長的孵卵期間免受天敵的殘害?鳥巢!這就是它們安全可靠的搖籃。
有心的觀察者不難看到,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親鳥緊伏在巢窩內(nèi),把兩個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盡量地伸展開,用自己身體制成一頂防雨的“傘”,巢外大雨傾盆,雷電交加,窩內(nèi)卻仍然干燥溫暖;夏季烈日當空,炙灼加焚,親鳥卻挺立著不時搧動兩翅,還用喙把蛋翻來滾去,為它的下一代蔽蔭、降溫。
鳥巢并不是鳥類的“家”;親鳥也并不認識它的下一代——蛋和雛鳥,這就給少數(shù)懶得出奇的鳥類鉆了空子。它們根本就不筑巢,杜鵑便是典型的一例。它偷偷地將蛋產(chǎn)在其他鳥類的巢內(nèi),由義親代為孵育,是一種特殊的“寄生性產(chǎn)卵”方式。目前已經(jīng)證實,杜鵑有模仿“寄主”卵型、卵色及卵上花紋的罕見本領,所以它能在一百余種鳥類的巢內(nèi)產(chǎn)卵。大至烏鴉、喜鵲,小至柳鶯,都無可幸免地要做杜鵑的“乳娘”。
對于絕大多數(shù)鳥種來說,鳥巢只是它們在繁殖期間為容納所產(chǎn)的卵而營造的臨時性建筑。在孵卵期間,不參與孵蛋的親鳥只好在巢旁的枝頭或地面棲息過夜。當雛鳥發(fā)育到7~8天時,巢窩被塞得滿滿的,根本沒有親鳥的立足之地。等到幼鳥飛窩出巢,鳥巢的使命也就完成。因此把鳥巢比喻為鳥類生命的搖籃是最確切不過的了。
形形色色的鳥巢
不管哪種鳥類,營建一個巢確實是件十分浩大而艱巨的“工程”,要付出含辛茹苦的勞動。
燕子、麻雀、喜鵲是人們熟悉的“鄰居”,它們常在住宅的屋檐下、庭院園林的枝頭上筑巢。細心的鳥類學家作過精確的記錄,一對灰喜鵲在筑巢的四、五天內(nèi),共銜取巢材666次,其中枯枝253次,青葉154次,草根123次,牛、羊毛82次,泥團54次。一只美洲金翅雀的鳥巢,干重僅53.2克,但總計竟有753根巢材。在城樓、寺廟等建筑物上營巢的樓燕,需要到遠處的河泥灘上銜取小型螺殼,和入泥團、草棍、唾液作為巢材,然后一粒一粒地堆砌成碗狀的巢,足足需一周時間。它的近親一一金絲燕,唾液腺十分發(fā)達,能用純粹唾液建巢,唾液一遇風吹立即凝結(jié)干固,從而筑成半透明的小碗狀巢窩。這種巢窩加工之后就是我國自古聞名于世的珍貴補品——燕窩。
世界珍禽犀鳥選擇高大樹干上的天然洞穴為巢址,建造一個囹圄巢。一對伴侶通力合作,雄鳥頻頻銜來泥土,雌鳥坐在洞內(nèi),從胃里嘔出大量粘液摻入泥團,用它把樹洞封得嚴嚴實實的,僅在前方留一個能伸出嘴尖的洞隙,在整個孵育期間,雌鳥接受雄鳥
(下轉(zhuǎn)23頁)
(上接17頁)的殷勤飼喂。生活在澳洲熱帶雨林中的園丁鳥,為了要建造一個漂亮的新居以招引配偶的歡心,雄鳥總要選一塊既通風透光又有林間空地,食物和水源都比較豐富的幽靜處所,隨后到各處去銜取長20~30厘米的樹枝,在已清理干凈的地面兩側(cè),構(gòu)成兩道密密實實的籬笆,中間作為過道;在過道的盡頭還修建一個“跳舞場”,整個結(jié)構(gòu)尤如一座小巧玲瓏的庭院。更為有趣的是,它還到處搜集鮮艷奪目的物品,如鮮花、漿果、彩色羽毛、貝殼及閃光的金屬制品等,陳列在跳舞場和籬笆上。鳥類學家觀察到雄鳥每天要把枯萎了的花朵和漿果叼走,換上鮮花果,把“小庭院”裝飾得琳瑯滿目。有許多鳥巢筑在十分隱蔽的地方,還加以偽裝。柳鶯就是天才的偽裝師,它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層中,以樹枝纖維及草莖編織成一個球形巢。再銜取大量苔蘚和各種枝葉覆蓋在外面,僅露出一個不規(guī)則的黑洞供親鳥出入。如若不是追蹤親鳥活動,根本不可能發(fā)現(xiàn)柳鶯的巢。還有一種“營巢不孵卵”的營冢鳥,它的巢筑在林間地底下。它先挖一個大深坑,坑內(nèi)堆以大量樹葉,墊上結(jié)實的土。這樣,一層樹葉一層土地堆積,直到建成直徑3~4米,高1.5米的冢狀大土堆,然后在冢頂挖個穴,蛋埋于其中。孵蛋需要的溫度由冢內(nèi)樹葉發(fā)酵供給。營冢鳥這個奇特的名字,就是根據(jù)這特殊的營巢習性而得。
水鄉(xiāng)世家之一——烚潱采食、睡覺和交配都在水中進行,它們在幽靜的淺水葦塘或蒲草叢中營巢。它們將挺出水面的草莖彎折,互相搭疊編結(jié),取周圍的蒲草等物填充,中間鋪上一層柔軟干草、殘羽,這樣構(gòu)成一個厚餅狀的浮巢。匐伏在巢上的幼烚潱隨波蕩漾,優(yōu)哉游哉。水域地帶常見的翠烏專愛食魚類。翠鳥的營巢本領很強,它依靠鑿子般的巨嘴在土崖壁上穿穴為巢。鑿穴時,猶如直升飛機一樣懸停在崖前,然后突然向前猛沖鑿擊土崖,一次又一次,當土穴初具輪廓,翠鳥便鉆進穴內(nèi),一邊鑿土,一邊用雙腳迅速將碎土扒出洞外。這樣筆直向前,深達半米,端部擴成球狀的巢室。十分有趣的是,室內(nèi)全以雪白的魚骨和魚鱗鋪作襯墊。
筑巢不是鳥類特有的技能,但鳥類筑巢的工藝,在動物界卻是無與倫比的。
(摘自上??萍汲霭嫔纭而B之巢》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