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豐
“史鑒使人明智?!薄@是我最喜愛的一句箴言。想起幾年前,我和許多涉世未深的青年朋友一樣,并不了解更不懂得祖國的歷史。當關(guān)閉了十年的“大門”被打開之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和優(yōu)裕的物質(zhì)生活情狀,奇跡般地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再看看中國的現(xiàn)狀,我們迷茫了。作為當代青年中的幸運者,我有機會來到大學的歷史系攻讀,有機會翻閱世界的史冊,有機會詳讀祖國的史卷。特別是當我把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投放到世界民族發(fā)展史這個大背景下來閱讀、來比較、來思考的時候,我驚異地體驗到,了解中華民族威赫壯麗的史跡,成了引發(fā)我的民族自信力的源泉。每每掩卷之際,我的心靈深處禁不住涌起陣陣崇高而圣潔的感情—偉大的中華呵,我為你而驕傲!
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告訴我,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就生息繁衍在今天云南元謀一帶,掀開了祖國歷史的
第一頁。大禹治水,四千多年前的夏朝,開始進入奴隸社會。成湯伐桀,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已經(jīng)有了文字記載的歷 史。百家爭鳴,公元前475年的戰(zhàn)國大踏步地跨入了封建社會。具有悠久歷史的祖國,與尼羅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倫一起,并稱四大文明古國。展開世界歷史的畫卷,人們可以看到:由塞姆人創(chuàng)建的古代埃及,歷史久遠,文化燦爛。但到公元前六世紀,國力日衰,奴隸和貧民的不斷起義動搖了埃及奴隸制國家基礎,國家陷入分裂的局面,公元前525年,被東方興起的波斯帝國所滅。此后,埃及便長期喪失了獨立:公元前四世紀,被馬其頓征服;公元前一世紀,被羅馬帝國所控制;公元七世紀,又置于阿拉伯人統(tǒng)治之下,至今已演化成以阿拉伯人為主體的國家了。由達羅毗荼人創(chuàng)建的古代印度,到公元前20世紀左右,被落后的雅利安人征服了,本民族文字記載的歷史散失殆盡。由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創(chuàng)建的古代巴比倫,屢遭異族侵略,主權(quán)幾經(jīng)易手,富麗繁華的千古名城而今已是荒無人煙的曠野,巴比倫的名稱今已難覓。世界上多少古老的文明衰落了、中斷了;世界上多少龐大的帝國分裂了、消失了;而世界民族之林里,中華民族仍以其豐姿巍然屹立。
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常常想,為什么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能夠歷經(jīng)劫難而未衰,屢遭挫折而未亡,千百萬年延綿不斷而且愈益勃發(fā)呢?歷史的發(fā)展是復雜的,這種歷史現(xiàn)象,固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便是中華民族有其內(nèi)在的巨大的凝聚力。春秋時期雜居在黃河流域的蠻、夷、戎、狄、華夏等民族,到戰(zhàn)國時期凝聚成一個更大的華夏族,到漢朝發(fā)展成為漢族。魏晉南北朝時期,居于我國北部和西部地區(qū)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遷入內(nèi)地,經(jīng)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和隋的統(tǒng)一以及唐的強盛,他們也都和漢族凝聚在一起了。遼宋夏金元時期,契丹、女真、黨項人等建立的幾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同居于中原的宋政權(quán)進行了長期激烈的爭奪,與此同時,逐漸同漢族凝聚在一起。到元朝時,在黃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同漢族已差別不大、親如一家了。明清時期,留居中原的蒙古和色目人,長期和漢族生活在一起;入關(guān)后的滿族也和關(guān)內(nèi)各民族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逐漸完成了滿、漢與其他各民族的凝聚,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上,具有如此偉大凝聚力的民族,唯我中華!
偉大的民族凝聚力,必然蘊積著和煥發(fā)出偉大的民族創(chuàng)造力。我們的先哲先人們,正是以這種民族創(chuàng)造力,先于許多國家和民族創(chuàng)造著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通觀世界歷史,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之時,歐洲尚處于奴隸制階段。一千年后,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揭開了西歐封建時代的序幕,中國的大地上正在進行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九世紀,查理曼帝國的分裂與英吉利王國的形成,標志著封建制度在西歐的建立,而此時的中國,正在世界東方的舞臺上演出著封建社會威武的史劇—唐朝的繁榮。強盛的國力,發(fā)達的經(jīng)濟,完整的制度,在世界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學習先進的中國,許多國家派出自己的“留學生”,來到唐都長安。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百濟、高麗三國屢次選派貴族子弟到長安讀書,有的新羅留學生還在唐朝考中進士,時稱“賓貢進士”,即來自鄰邦的進士,相當于我們今天在國外取得的碩士學位。還有的“留學生”擔任了唐朝的官職。公元840年,由長安回國的一批新羅留學生,多達百余名。他們回國后,參照唐朝的行政制度,改革了國內(nèi)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gòu)。今天的日本是一個資本主義的大國,唐初時的日本還是一個落后的奴隸制國家。具有好學上進精神的日本民族,以極大的熱忱,向中國學習。唐代,日本派來的“遣唐使”共達19次之多!開始每次一二百人,規(guī)模還不算大。公元八世紀后,每次一般都要有四五百人?!扒蔡剖埂敝械摹傲魧W生”來到中國后,分頭學習專業(yè),有的留華幾年,也有住上十幾年、幾十年的。唐朝初年,日本皇室及一些“留學生”學習中國的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權(quán),取法“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并效法“租庸調(diào)”制,直接促成大化革新,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除朝鮮和日本外,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大食人、緬甸人等等,也都絡繹不絕地來到長安,長安城里賓客如云,形成了中外之間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盛大場面,長安不僅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國際都市。唐朝遺風至今可見。遍布世界許多地方的“唐人街”,表明了各國人民對中國唐朝的仰慕;日本的“唐織”、“唐紙”、“唐繪”、“唐樂”等,也都是唐朝時流傳過去的。我在初學隋唐史時看到,在世界范圍內(nèi),封建社會的形成和上升時期,我們的祖國曾經(jīng)以其獨特的文明,何等輝煌地吸引著別國他族!當今的一些青年朋友,不是艷羨國外那一座座現(xiàn)代化的文明都市么,但我卻想,中華唐代的長安,對于當時追求文明追求進步的他國青年,比之今天一些人所向往的巴黎、倫敦、紐約或東京,一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漫游在中華發(fā)展史的長河里,我時常思潮奔涌—既然古中華曾為舉世向往的文明之邦,今天我們也就一定能夠使新中華以高度文明的雄姿崛起而為世界所矚目;既然造紙術(shù)、印刷術(shù)、指南針和火藥等等發(fā)明創(chuàng)造使得古中華的科學技術(shù)在當時遙遙領先,那么新中華的科學之鵬也就一定能夠奮飛到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偠灾热晃覀?yōu)橹腥A古代的文明而自豪,也就應該為中華近代的落后而奮起。熱愛中華,理應了解中華;振興中華,理應懂得中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所培育起來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力,是中華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發(fā)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弊屛覀冋駣^起民族自信心吧,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必將在當今世界上放射出奇光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