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國古代有許多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們所以能夠取得那樣了不起的成就,無不得力于自己的善于學習。他們之中,又有不少人在學有所成之后,對自己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總結出許多規(guī)律性的“要訣”,以垂示后人。其中不乏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這些至理名言多散見于大量古籍中。本刊特請孫培鏡同志搜尋、選擇其中較為精粹的一小部分,加以必要的注解,分類連載,供讀者借鑒。
學益篇
余非生而知之者,好學,敏以求之也。
(孔丘:《論語》)
〔解〕孔子承認他的知識不是天生的,是由于愛好學習,以勤奮的學習求得的。
不學自知,不問自能,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王充:《論衡》)
吾嘗終日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qí,音啟,踮著腳)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更加宏亮)也,而聞者彰(明白、清楚)。假(借助于)輿馬者,非利足(快腿)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水性好)也,而絕(渡過)江河。君子(荀子心目中有道德、有才能、有知識的人)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勸學》)
〔解〕荀子用登高而望、登高招手、乘坐牢馬舟船作比喻,說明有道德、才能、知識的人,不是天生得特殊,只不過是經過學習,善于借助和利用客觀事物罷了。
人之于文學(我國先秦時期將哲學、歷史、文學等方面的學科統(tǒng)稱為文學)也,猶(好象)玉之于琢磨也。詩曰:“如切如磋(如同治骨角那樣切開了再銼光),如琢如磨(如同治玉石那樣雕琢了再磨細)?!敝^學問也(說的是治學問的方法和學習的益處啊)!和(卞和)之璧,井里(鄉(xiāng)間)之厥(石)也;玉人(治玉的工匠)琢之,為天子寶。子贛、季路(即子貢、子路,都是孔子的高徒),故鄙(本來是粗鄙的人)也,被(接受)文學,服(遵行)禮義,為天下烈士(節(jié)義之士)。
(《荀子·大略》)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鮮明);壯而好學,如日中(日至中午)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點燃蠟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還不如在昏暗中行走嗎!)
(劉向:《說苑·建本篇》)
子貢問于孔子曰:“賜(子貢名)倦于學矣,愿息事君(停止學習,侍奉君主)?!笨鬃釉?“《詩》(《詩經》)云:‘溫恭朝夕,執(zhí)事有恪(kè,音客,恭謹)。事君難,事君焉可息哉!”“然則賜愿息事親(父母)?!笨鬃釉?“《詩》云:‘孝子不匱(永不停止孝行),永錫(賜福)爾類。事親難,事親焉可息哉!”“然則賜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詩》云:‘刑(同型,作出好典型)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妻子難,妻子焉可息哉!”“然則賜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詩》云:‘朋友攸攝(互相幫助),攝以威儀。朋友難,朋友焉可息哉:”“然則賜愿息耕。”孔子曰:“《詩》云:‘晝爾于茅(割茅草),宵爾索绹(搓草繩),亟乘(趕快修補)其屋,其始播百谷。耕難,耕焉可息哉!”“然則賜無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壙(墳墓),皋(高岸)如也,嵮(如巔)如也,鬲(lì,音利,鼎類)如也。此則知所息矣?!弊迂曉?“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君子的對立面)休焉!”
(《荀子·大略》)
〔解〕孔子教導子貢明白一個道理:不管干哪一行,要盡到自己的職分都不容易。因此,永遠要自強不息,不能停止學習。只有當那座高大端莊的墳墓筑起之日,才是君子停止學習之時。而死,對于君子意味著安息,對于小人卻意味著完結。
君子莫進于學,莫止于畫;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棄。
(《性理大全·總論為學之方》)
〔解〕這是北宋學者程頤的話。大意是,君子有所進步,最得益于學習;沒有長進,最吃虧在中道自畫,放棄學習;最大的毛病莫過于自滿自足,最大的罪過莫過于自暴自棄。
學不可以已(停止)。青(指染料靛青),取之于藍(藍草),而青于(超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
〔解〕這兩個比喻說明:人只要不斷地努力學習,就可以做到后來居上,超過老師和前人。
(孫培鏡輯注,題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