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全
每逢伊斯蘭教的齋月,非洲西部地區(qū)的兒童們便自動組織做各種游戲,或唱歌跳舞,或請年長者講故事,整個活動要持續(xù)一個月。當?shù)厝朔Q之為“兒童狂歡節(jié)”。按照當?shù)氐膫鹘y(tǒng)觀念:兒童的成長需要有個讓感情奔放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智慧獻出來,相互能夠取長補短。這種狂歡活動,既能讓孩子學到知識,又可以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還有助于孩子們的身體發(fā)育,因此孩子們的家長都很支持,總是盡量給孩子們提供各種方便條件。
開展這種活動,基本上是以村為單位,大到十四、五歲,小到四、五歲的孩子都熱衷于參加。一個村的狂歡活動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頭的孩子(即孩子王)。這個孩子王不是選舉產(chǎn)生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因為平時哪個孩子最聰明、組織能力最強、在孩子中的威信最高,他們自己心中都有數(shù),狂歡節(jié)來臨,他便是自然的頭領。
狂歡活動從領頭孩子家開始,一大清早,全村大大小小的孩子便自動匯集到領頭孩子家門口,孩子們個個穿著節(jié)日的衣裳。當領頭孩子舉著小旗,突然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時,表明狂歡活動正式開始了。領頭孩子舉的旗子是用彩色的布條扎成的,這些布條是孩子們捐獻的,凡參加者每人獻出一根布條。布條越多,表明這個村參加狂歡的孩子就越多。領頭孩子舉著旗子走到哪兒,其他孩子就跟到哪兒。他們表演事先經(jīng)過充分準備的文藝節(jié)目。孩子們跳舞時,尤其喜愛戴上一些動物面具,這些面具雖然工藝并不那么精細,但都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孩子們的那些帶有稚氣的表演,仿佛把人引進了一個奇異的動物世界。
孩子們除在本村進行活動外,還經(jīng)常到外村去表演,實行村與村之間的串演。如果要是在兩國交界的地方,那更是熱鬧非凡,常常招來圍觀的人達千人之多。
當孩子們在進行這些活動時,當?shù)氐哪切┣蹰L也都要興致勃勃地前來觀看。這時,孩子們總是表演一些最精彩的節(jié)目,有時還表演一些傳統(tǒng)的體育競賽項目,如摔跤、拳擊、足球等。
孩子們表演的時候,人們總是要送給很多禮品。每天的狂歡活動結束后,孩子們要一起再次來到領頭孩子的家里,分取人們遞給的那些各式各樣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