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談起學雷鋒,有位基層單位的領導同志對我說:“號召學雷鋒,你把嘴磨破了,有的青年也不聽!”
為什么有的青年不積極響應領導者的號召?怎樣才能有效地引導青年開展學雷鋒的活動?最近,我在北京復康藥店看到的、聽到的,有助于進一步地認識這個問題。
復康藥店學雷鋒小組是1973年成立的,那時僅有7個剛參加工作的青年。他們學雷鋒從眼前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柜臺前看到有的病人上藥店的臺階困難,他們就上前攙扶;由此聯(lián)想到有些臥床不起的病人買藥更難,他們就走出店門,為家中無人照顧的軍烈屬、退休老工人等煎藥、送藥。這個店的黨支部積極支持青年這樣做,并安排一位有中醫(yī)中藥經(jīng)驗的老師傅和青年一起走出去送醫(yī)送藥,逐步把服務范圍擴大到3個街道、43個居委會。以后,他們又為藥店附近的十幾家旅館的病人煎藥、送藥。在店內(nèi),不管什么活,青年們總是搶著干,連老師傅的工作服、被褥,他們都幫著拆洗。新老同志關系融洽,真象春天那樣溫暖。八年過去了,學雷鋒小組的青年發(fā)展到61人,團支部書記換了幾任,但雷鋒同志助人為樂的精神卻一年一年傳了下來。八年如一日,這是難能可貴的。群眾說,復康藥店是一所雷鋒精神的學校,小青年進了這個店就變樣。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青年們進步確實很快,有3人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33人入了團;去年,有12名青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在業(yè)務上,這個店的青年也象雷鋒一樣,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去年在全公司業(yè)務技術(shù)考核中,榮獲集體第一名。幾名青年分別創(chuàng)造了抓藥千付、萬付無差錯的好成績。復康藥店成為北京市學雷鋒的先進集體。
這些成績是怎樣取得的?青年們說,這是黨支部領導同志和黨員們帶領我們做出來的。
這個藥店黨支部有10名黨員,5個支委。他們都嚴格要求自己,有了困難靠前站,個人的事往后排。1976年抗地震的時候,店里的群眾都轉(zhuǎn)移到公園去了,堅持白天黑夜在店里值班的是黨支部的領導同志;去年評工資的時候,應該提級的人多,能夠提級的人少,怎么辦?共產(chǎn)黨員周玉卿帶頭讓;號召計劃生育,店里第一個領獨生子女證的又是共產(chǎn)黨員;老黨員馬維奇每天提前兩個小時上班;老支書田廣恩每天提前到店里搞衛(wèi)生,人稱“衛(wèi)生專家”。這個藥店黨支部,在營業(yè)工作中,堅持按原則辦事,不搞拉拉扯扯的不正之風。一次,藥店給北京郊區(qū)一位煤礦工人寄去了中藥,那位工人帶著花生米和香油前來感謝,黨支部的同志堅持不收。
青年們說,這樣的事情很多,看起來很平凡,可幾年、十幾年地堅持下來卻很不容易。這體現(xiàn)了雷鋒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高尚思想和情操。行動是無言的號召。黨支部的領導同志和共產(chǎn)黨員們帶頭這樣做了,我們怎么甘心落后呢!
由此可見,青年的成長需要雷鋒,青年中蘊藏著學雷鋒的極大積極性。如果我們的黨員、干部都帶頭學雷鋒,那末,這項活動就能更加蓬勃地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