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懷流
在我家鄉(xiāng),有一種叫“粉青豆”的大豆。這種豆的特點是結莢多,顆粒大,產量高,社員們都很喜歡它??删褪怯幸粯督腥藗X筋的事:快到大面積成熟時,沒等收割,它就“炸莢”。炸掉的豆子,掉在田里無法收起,差不多每年都要炸掉一二成收成;全大隊兩千畝大豆,就要損失四萬斤左右的豆子。
一九五九年秋收時,刮了一夜西北風,第二天早起一看,滿田都是豆粒,這真叫人心疼。我特地去請教老農,有沒有辦法使它不“炸莢”?老農說:這叫“鬼打豆”。祖祖輩輩種了幾十年了,年年都“炸莢”,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
眼看著生產受損失,我急得吃不下,睡不著。想想自己離開學校,參加農業(yè)生產,就是想為集體增產出力,讓咱貧下中農的日子過得更好,現(xiàn)在怎能眼瞅著生產受損失而不想辦法!那幾天,不管上地、歇晌、吃飯、睡覺,我腦袋里總是離不開一個問題:“為啥豆莢會炸?又為啥年年都這樣?”老鄉(xiāng)說“鬼打豆”,這是封建迷信,我根本不相信;他們說一點辦法也沒有,我也不同意。我知道凡事都要尊重科學,豆子炸莢,其中一定也有科學道理,只要把這道理找出來,弄明白了,也就一定能找到解決豆子炸莢的辦法。于是,我決定下地調查。
我趁中午太陽最炙人,豆子最容易炸莢的時候,跑到地里去仔細觀察。第一次觀察了半天,沒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第二天又去看,還是沒有看出問題。當時,有的社員見我在豆田里一蹲就是半天,便打趣地說:“懷流,你真要在地里捉‘鬼嗎?”我笑了笑說:“你等著,我一定捉個‘大鬼給你看看?!钡谌欤依^續(xù)下地觀察,從豆桿、豆葉、豆莢直到土壤都一樣樣注意細看,結果,還是一無所得。這時,我雖然心里很焦急,但一點也不灰心,仍然堅持觀察,終于在第四天上午,發(fā)現(xiàn)了問題。
那天太陽烤得地皮發(fā)燙,豆莢畢畢剝剝炸得直響。我揀起十幾顆炸莢的豆子,反復觀看,又剝出幾十顆沒有炸莢的豆子相互比較,突然,我眼睛一亮:兩種豆子的豆臍(豆嘴子)顏色不一樣!炸莢的都是黑嘴子;不炸莢的都是白嘴子。呵,秘密可能就在這里——黑嘴子豆比白嘴子豆先成熟!
我抓了兩把豆子,一口氣跑到大隊辦公室里,把這個秘密告訴了黨支部書記。黨支部書記十分高興,兩個人立刻又跑回地里,再仔細觀察比較,果然發(fā)現(xiàn)黑嘴子豆和白嘴子豆,原來是粉青豆中兩個不同的品種。
第二年,我們就把這兩個不同品種的豆子分開種植,經過試驗,證明黑嘴子豆比白嘴子豆要早成熟一個星期。
以后,我們把這個經驗報告給縣種子站,經過鑒定,認為分開種植,對促進粉青豆大面積生產有很大好處。這個經驗很快就在全縣普遍推廣了。
“鬼打豆”的秘密被揭穿了。大量的勞動果實,終于回到了人民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