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濤
人上了歲數(shù)往往懶得運動,經(jīng)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很明顯這種生活習(xí)慣是不健康的,《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曾提到“久坐傷肉”,在中醫(yī)理論中“肉”要歸于脾臟這個系統(tǒng),因此說天天坐著不動的人會影響到脾的功能。
提到傷肉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肌肉拉傷等損傷,但那種傷肉一般源于劇烈的運動,肯定不是坐出來的。會不會是因為坐的時間長了把臀部的肉壓壞了呢?如果肉能壓壞的話,任何姿勢都可能傷肉。那么這里的“傷肉”內(nèi)在含義是什么呢?是失去了肉的正常生理特性。肉歸屬于脾土,脾的功能是舒緩地運化,正是因為它的性格比較緩,就容易出現(xiàn)運化不良而呆滯的情況。適當(dāng)?shù)剡\動使氣血運行加快可以避免脾氣呆滯的發(fā)生,如果久坐不動使脾氣運化不及,它所主的肉也就不再健康,不是正常稍有彈性的肉,而是一些肥肉贅肉,使人形成肥胖的體型。因此說傷肉的真正含義并不是肉減少了,或者久坐壓壞的屁股上的肉,更不是肉出現(xiàn)了拉傷,而是肉失去了它的正常特性,變成了不健康的肉。
事物的本末之間總是相互影響的,先有氣血運行的緩滯使脾的運化功能減慢,然后脾會進一步影響到它下游的肉,形成了大量的懶肉,這樣氣血的運行更受到阻礙,又返回去影響脾。歸根結(jié)底,如果一個人久坐少動的話,最終傷害的是脾的運化功能,脾的功能一旦受損,體內(nèi)還會沉積大量的痰濕,對其它臟器造成傷害。很多代謝性疾病都和缺乏運動有關(guān),也有很多疾病的起始治療不是藥物,而是多做運動。
明白上述道理,我們就要盡量避免久坐,多進行散步、體操等運動,讓懶散松弛的肉緊張起來,但老人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