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0期
刊物介紹
《懷化學院學報》是懷化學院創(chuàng)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大16開本,160頁,雙月刊,國內統(tǒng)一刊號為CN43-1394/Z,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671-9743?,F任編委會主任陽柏蘇,主編陽柏蘇博士、羅康隆教授(特聘);副主編、編輯部主任劉景慧副編審。 《懷化學院學報》注重政治性、現實性、學術性、科學性、地方性,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在欄目設置上能推陳出新,開辟了“鄧小平理論研究”、“地方文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欄目,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平我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遴選刊發(fā)了大量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立論科學、論證充分、學術價值高和現實意義重大的文章,發(fā)揮了作為地方性大學學術期刊其引領學術思潮和學術導向的作用。 《懷化學院學報》先后與國內600余家期刊建立了交流關系,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學報》、《香港大學學報》、《香港浸會大學學報》。此外還與《新加坡理工大學學報》、德國《數學文摘》、美國《數學評論》、俄羅斯《文摘雜志》有密切的交往。有許多文章先后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的各刊物、《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科學院《中國數學文摘》、美國《數學評論》等權威刊物轉載、摘錄。《懷化學院報》是我國僅有被德國《數學文摘》收錄的60多家學報之一。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經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新聞出版署審核備案,《懷化學院學報》被《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并被列入中國學術期刊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懷化學院學報》1989年被曾獲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期刊處、湖南省高校研究會頒發(fā)的質量優(yōu)秀獎。1999年,在湖南省高校社會科學學報評比中獲二等獎、在湖南省高校自自然科學學報評比中獲二等獎,并獲優(yōu)秀欄目設計獎。2002年在湖南省高校學報評比中獲二等獎。
懷化學院學報
- 沅水流域民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 侗族薩文化功能研究
- 芷江孽龍的時代價值與傳承探討
- 論“督管”在鄉(xiāng)村紅白喜事治理中的出場
- 貴州民族手工藝旅游商品設計構思探析
- 文學地理學視閾下的壯族始祖創(chuàng)生神話研究
- 武陵山片區(qū)農村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多元供給主體研究
- 基于生態(tài)保護的懷化精準脫貧對策研究
——以新晃侗族自治縣為例 - 我國福利企業(yè)發(fā)展路徑探析
——以南寧市為例 - 邏輯系統(tǒng)外的“真”
- 論馬克思文化產業(yè)觀及當代價值
- 引入小說資料提升中國法制史教學效果
- 快遞實名制下個人信息權的保護
- 清代湖南文人竹枝詞中的土家文化意蘊
- 歷代書論中的“勢”字研究
- 安徽淮河流域民間兒童歌曲的音樂特征
- 圖像敘事的理論探討
- 國內近年來練習頻次研究綜述
- 明清時期黔東地區(qū)教育的發(fā)展
- 貴州省麻江縣杏山鎮(zhèn)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探
- 全渠道視角下市場營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以湖南財政經濟學院為例 - 紅色“經典影視”推薦之實踐教學方式探索──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為例
- 湖南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科研考核與獎勵制度現狀分析與反思
- 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構成探析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類本科生視角